吸管议题,得追溯自2018年5月。一组海洋生物学家在哥斯大黎加发现一只濒绝的海龟,鼻子里卡着长达15公分的吸管,生物学家将吸管取出并治疗後将海龟放回大海。影片里海龟痛苦的模样怵目惊心,引起世界一片譁然,海洋垃圾、反塑的问题也再度受到全球的重视。
2018年7月1日,西雅图全面禁止使用塑胶吸管,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限用的城市;隔年,台湾也开始规定,内用餐饮不得使用一次性塑胶吸管。於是,「环保吸管救海龟」成为口号,一时之间,纸吸管、甘蔗吸管、玻璃吸管、不锈钢吸管……等各式吸管,被业者及消费者做为替代之选。
但是,这些替代吸管真的环保吗?
没有绝对环保的吸管
纸吸管除了在制造成本比塑胶吸管高二至三倍外,在回收时因为已经沾染到饮料,受过污染也是无法回收的;甘蔗吸管由甘蔗渣和生物塑料PLA(polylactic acid,聚乳酸)制成,因含有PLA,目前台湾的垃圾处理体制上无法回收,也无法在一般的垃圾车厨余堆肥中进行处理(注1);玻璃吸管在制作上,若是原生玻璃,需要采用沙子、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,会比塑胶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及热能,而当拿取的沙子量越高,越会间接伤害到赖以为生的海洋生物,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;不锈钢吸管在制程时,需排放大量的废气与热能,产生的碳排量相当高,也因另需使用软毛刷洗内壁,其所额外附加的清洁成本亦是另一种环境的负担。
无论是什麽样的产品,都无法保证绝对性的环保,为了友善环境所做的努力,有可能到头来,只是另一种变相的环境伤害。回到问题的根源,或许我们该想的是,真的需要吸管吗?
不锈钢吸管制成时,比塑胶吸管消耗更多的碳排放。
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
便利、快速的生活,让人们不自觉间产生无意识的消费文化,不用塑胶吸管并不代表海洋垃圾就此消失,真正该改善的,是每一次消费的选择与生态意识。
学习识别替代材质商品,不让假环保成为自我感觉良好的包装;检视身边的环保产品,是否有过多重复功能的环保杯、环保袋、环保餐具?留下常用的一组,重复使用到它的年限尽头,将多余的分送出去,减少他人再度重复消费;支持无包装概念商店,尽量选择少包装、裸卖的商品,买多少用多少。
圣严法师曾说,「人类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。」,学习理解并思考每一次消费行动,才能让减塑行动有真正的意义。
注1:参考资料来源:美的好朋友,「甘蔗吸管可完全分解不残留?购买前必知的6大关键完整解密」
选择裸装商品,让减塑行动更进一步。
转载自:五感十筑
延伸阅读:
你的美妆保养品,对地球也够保养吗?
不捣蛋,爱地球!今年来过个绿色万圣节!
跟着节气饮食,吃出「银」养人生
我们一天有 3 次机会可以改变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