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学生》科普素养阅读一篇不到3元!!
年订输入summer1000,现折1000元
许多人在感受到压力时,会不自觉出现一些小动作,有研究发现,这些小动作不仅有助他人感受到你的压力值,也会让你显得可可爱爱~
But 如果你身边有个家伙,能够藉由这些小动作精准掌握你的状态,会不会反而让人觉得有些……不苏胡呢?
不会看脸色,难怪没朋友!
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(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)在今年 4 月发表了一个实验,找来了 133 个人来担任「评估者」,并请他们透过影片来判断另外 31 位受试者在压力下出现的反应。
有趣的是,在这些评估者进行评估前,研究人员也对他们进行了评估(?)他们用的分别是这两项工具:
- 「社交网路指数」(SNI),去确认他们与亲朋好友间的联系频率与规模。
- 「柏克莱表达能力问卷」(BEQ),去评估他们如何表达消极情绪、积极情绪与他们的冲动程度。
聪明如你,肯定能想像到情绪判断能力跟交友状况之间的关联:那些很不会判断别人的压力和情绪的家伙们,朋友也会比较少。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悲剧的判断能力间接影响了沟通效率,进而导致他们较难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。
直觉敏锐讨人厌?朋友会少一点点
不过,这可不代表判断能力越强、朋友就越多喔!研究结果发现,那些「直觉敏锐」、超擅长判断压力的人呢,社交圈也会变小!
这可就奇了怪了,研究者们对此表示:欸这个……我们也不太确定原因欸。
对此,他们提出了天使版推论与恶魔版推论。这天使版本呢,是这样的:影响社交的因素本来就很多很复杂,可能这些人的社交圈虽然小但质量很高,那麽一来,就算身处较小的社交圈中,也能获得类似大社交圈的各种好处。
另一方面,沟通可不一定是诚实的,有时也能被拿来当作操控别人的工具。因此,太会精准判断各种蛛丝马迹的人,或许反而称不上是理想夥伴,毕竟,有时候我们就是想要隐藏一部分的自己,要是你朋友在这时候可以把你看透透,实在是会有点令人不舒服对吧?
当然啦,这两种说法都只是推论,而且这个发现也有许多研究限制,所以我们也不该说直觉太敏锐是件坏事对吧……吗?
能力是好是坏,取决於你如何使用!
光是说「直觉敏锐」听起来有些模糊,有没有什麽东西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这种判断能力呢?欸,还真有,就是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「情绪智商」(Emotional Intelligence,EI)。情商包含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,每个学者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也略有不同,但大致会包含:辨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、情绪调节能力、社会意识、关系管理等等面向。
说到「情商高」,许多人都会联想到「人缘好」、「成就高」等等正面词汇,不过,最近越来越多研究发现,情商高这件事,似乎隐藏了一些黑暗面……它似乎与「黑暗三角人格」(Dark Triad),也就是自恋、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有关。
比如说,曾经有研究发现,许多具有自恋倾向人常会给人留下特别好的第一印象。他们通常穿着乾净亮丽、口气幽默、肢体语言充满自信、表情迷人……谁能不爱呢?但这些人也同时具有操纵倾向而且自命不凡。听起来有点矛盾对吧?我们通常会讨厌自恋的特质,但当人们拥有自恋特质时,又特别容易吸引人。
不只如此,2011 年的另一项研究更发现,具有操纵他人倾向的马基维利主义(Machiavellianism)者如果拥有更高的情绪调节知识,就越容易做出一些偏差行为,比如说在工作场域让人家难堪之类的。
此外,剑桥大学的教授也发现,当领导者们发表充满感情又鼓舞人心的演讲时,听众通常不会仔细聆听其中的讯息,甚至无法真正记下其中的内容,但他们会记得那种感动,放弃批判性思考,而是顺着自己的心去支持讲者。如果你听的是马丁路德的演讲,那可能不太需要担心;但若是站在台上的是希特勒,但可就有点不妙了。
无论如何,大部分研究者都同意,情商能力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最终还是要取决於运用的人本身,不过,这些新的实验或许能带给人们另一种看待情商的角度,而不会一味将「情商高」与「优秀的好人」画上等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