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澳大利亚的儿童派对上,常出现一种缤纷夺目,胖死人不偿命的点心,叫做「仙子面包」(fairy bread)。
其做法相当简单,就是在吐司上涂奶油,洒满多彩糖珠(nonpareils),再切成三角形[1]。美食与食谱网站不时会介绍它的各种华丽变体,例如:「仙子汉堡」、「仙子蛋糕」等[2,3]。
不过,现在有个美国的创新版本,却是抱着救世的精神,荣登科学期刊。
伪造药品极难分辨真伪
伪造和不合格的药品,不仅在全世界害人无数,每年还造成 2 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。开发中国家所受的影响尤为严重,国际卫生组织(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)估计当地 1/10 的药物都是假货[4]。仿冒药品和印刷伪钞的概念雷同,正邪双方拼的是制造和辨识的技术。
就拿澳洲药物管理局(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)官网上的照片来说,三粒外观神似的辉瑞(Pfizer)药丸齐聚一堂,令人看了直呼真假难辨[5]!就算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、颜色、拼字与外包装,又有几个普通民众看得出哪几粒不能吃?
目前几种药物防伪技术,虽然理论上可行,但实际操作起来,多少都有缺点。比方说:
- 在胶囊上压印(indentation)一串编码,再用特定的阅读器来解码[4]。
- 於每粒药丸上印QR code,然後拿显微镜辨识[4]。
- 大幅改动原本的制药程序,用萤光墨水或微模成型(micro-moulding)产生QR code,再透过智慧型手机的相机读取[4,6]。
- 调整制药配方,在药物外层的膜衣(film-based formulations)印上识别[4]。
这些方法都劳师动众,不易普及。
业界的福音「糖果代码」诞生了
正在业界苦无新法之际,2022 年 5 月 6 日《科学报告》(Scientific Reports)期刊,发布了〈糖果代码:一种简单、普遍、独特、可食用,且能确认药物真实性的识别〉[4]。该文作者美国科学家 William H. Grover,彷佛以「洒水观音」之姿,慈悲地泼洒糖珠,祈愿杜绝伪药泛滥,并就此解救天下苍生。
首先,他把撒糖珠的动作,轻松地加到现行的制药程序里。不管药厂做的是药丸、药片或胶囊,没有糖珠附着不了的固体。当糖珠被随机挥洒,便会在固体表面形成独特的图案。就像没有一块「仙子面包」长得完全相同,每粒裹上糖珠的药丸从此也有了个人专属的外表。尽管它们不会因此引领时尚潮流,但至少宛如 QR Code 附体,有了独一无二的「糖果代码」(CandyCodes)[4]。
接着,所有换上新装的药丸,在离开药厂之前,都要来张个人纪念写真。透过摄影,单一药丸上每颗糖珠的位置与颜色,都将被记录在药厂的资料库中。若嫌图档不好用,也可以将糖珠的排列组合,编成字串以利存取。如此一来,当药丸抵达消费者手中,後者只要用手机拍照上传给药厂,就可以比对「糖果代码」,为药丸验明正身[4]。
至少可以创造出1017 组不会重复的糖果代码
说到排列组合,学过「庭院深深深几许」的读者,是否好奇「糖果代码」的各种可能性,够不够应付药厂的庞大出货量?科学家 William H. Grover 采用每颗 2.3 毫克,8 种不同颜色的糖珠:深蓝、浅蓝、红、粉红、绿、橙、黄和白色。每颗能编写 3 个 2 进位(23=8)位元的资讯,於是 1 公斤的糖珠就可乘载 130 万位元的资讯量。此外,糖珠的售价相当便宜,1 美元能购买 2 万 9 千颗糖珠[4]。
由於糖珠是随机地包覆在药丸外层,排列组合的结构,比 1D 的条码和 2D 的 QR code 复杂。美国科学家 William H. Grover 用 Python 语言,写了个程式来将每张药丸的照片,转换成一条条二进位的代码字串,再计算可能性的总数。经过一番努力之後,他推估这个做法,足以创造 1017 组不会重复的「糖果代码」。如果还是担心数量不够,也可以使用更多颜色,或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糖珠,来增加排列的组合[4]。
当然,科学家的野心绝不局限於制药,否则跟只会做或吃「仙子面包」的贩夫走卒,又有何差异?William H. Grover 认为「糖果代码」的概念,将来还可以被运用在其他产品。例如:於瓶盖或其他包装上,黏贴彩色的小粒子,来遏制盗版[4]。虽然他的愿景才刚被《科学报告》期刊公诸於世,但将来或许就真的被厂商采用了。到时候市面上,便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仙子商品。
参考资料
- Meanings and origins of Australian words and idioms (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, 2017)
- Fairy’s Burger at Mary’s (Gourmet Traveller, 2016)
- Fairy bread cake (SBS)
- CandyCodes: simple universally unique edible identifiers for confirming the authenticity of pharmaceuticals (Scientific Reports, 2022)
- How to spot a counterfeit medicine (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, 2020)
- Drug-laden 3D biodegradable label using QR code for anti-counterfeiting of drugs (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: C, 2016)